顯示具有 心得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心得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1年7月1日 星期四

日誌 52



為了看《六人行:當我們又再一起》加入了HBO GO,看到之前追過很喜歡的美劇LOOKING被翻譯成《三藩小時代》真是整個瞬間白眼一千遍都不夠(因為這翻譯我甚至想要去客訴),比較喜歡之前的翻譯《尋》,但當然英文名稱更好。

全劇在舊金山實景拍攝,講述三個同志好友的緊密情誼及生活,如同劇名,每一集主角們都在尋找些什麼,尋找快樂、尋找親密感、尋找認同、尋找愛情的信仰、尋找想像的未來,音樂選得很棒,每一集結尾我都忍不住用找歌APP搜尋。

隨著劇情演進,主角們與所愛之人邂逅、相戀、爭吵,在反覆嘗試、挫敗的過程中,看見自己的殘缺或醜惡。對愛情嚮往卻又極度缺乏安全感的Patrick、從懷才不遇到改頭換面的Augustin、年將40開啟人生新階段的Dom,都在破碎的經驗裡,直視生活必須面對的各種選擇,和做出註定會心碎的決定,配角也都塑造得很立體,複雜的關係中,很難定義誰是壞人,每個人都有令人疼惜的一面。

想起之前看RuPaul's Drag Race,RuPaul說過,完美是無聊的,那些失敗、缺陷才是讓別人欣賞你、愛上你的原因。也許正因為我們都不夠完美,所以會在別人犯的錯誤中,了解那種難處與掙扎,其實我們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

但很可惜,這個影集只演了兩季,就因為收視率不佳被取消了,今天看完電影版的完結篇,依然覺得是個好故事,精巧地呈現了人生境遇的無可預料和淡淡的惆悵,忍不住和主角一起心酸,不覺得愛情真的很神秘嗎?試圖在在茫茫人海中,尋找那一點點心有靈犀的可能,究竟是件浪漫還是瘋狂的事?又或者浪漫本身就是件瘋狂的事?


2021年4月27日 星期二

日誌 50

前陣子覺得好久沒寫點東西了,認真想說些什麼,身體腦袋卻變得很遲鈍,思考的事情很短又很分散,大概是整合的能力變得略顯不足,雖然看了一些作品,心有所感但卻表達不出來,試著紀錄一下:

・搖搖晃晃的人間-余秀華

紀錄片凸顯了余秀華身為詩人以及非詩人角色時的衝突張力,無論是面對鏡頭的率真風趣,或是各種機智又深刻的應答,大喇喇談著性,身為殘疾人士、農婦,她打破了一般人對詩人的想像,如此顛覆塑造了她獨特的個人魅力,但五光十色總是片刻,回到家裡,她必須面對自己身為一個妻子、女兒的身份,同樣的,他也想擺脫這些身份的枷鎖,但生活的殘缺少了詩意的濾鏡,反而變得特別無助與不堪。

我在片中看見兩個字:愛與怕。

當她人氣暴漲,眼看生活正快速且大幅度的改變,她卻擔心自己一下子爬得那麼高,會不會忽然掉下來,粉身碎骨。余秀華渴望愛,但她也害怕愛,一方面熱切想得到,同時也害怕得到後又失去的挫敗感,他很常說失敗,也許天生的殘瘸讓他先以失敗的角度認識自己,但在大眾眼中失敗的身體,卻因為文字的力量而受到眾人愛戴,她的思想是迷人的,即使身體並不。

她談愛,因為她的婚姻生活不完美,幼時因母親安排嫁給了大她十幾歲的丈夫,片中有很多互相指控對方薄情的爭吵場面,有趣的是片中愛意最濃的畫面,竟是簽訂離婚那日返家,丈夫在路上牽起余秀華的手,究竟兩人之間有沒有愛呢?

片尾余秀華談到心中有股悲涼,因為離婚後沒有一般夫妻因為朝夕相處但最後分離所產生的難受,她說:「這段婚姻真正的可悲之處在於,真的離婚後還是沒有感覺。」

對於大家將她譽為「中國的艾蜜莉・狄金生」,我喜歡余秀華在某文學研討會中的回應:「任何一個人被模仿成另外一個人,那都是失敗的。狄金生是獨一無二的,我余秀華也是獨一無二的。」

身而為人最珍貴的不就是這樣的獨一無二嗎?無論天生條件如何,都會在這世界上留下痕跡,以此活著的證明,展現生命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