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乎每天,外出吃飯時都會繞去士林誠品逛一圈,今天發現好多書櫃底層都空了,心裡忽然有點不安,剛好聽見店員和其他客人的對話,說這裡只營業到5/31,當下除了驚訝忽然非常失落,這樣一來我最常去的兩家書店(另一個是敦南誠品)同時都要在這個月底消失了,有種被迫告別的無奈(而且同時兩次)。
書店這個場域,觸動了我無數次靈光閃現的時刻,也收留過我無數茫然疑惑的心,這樣的棲身之所少了一處,寂寞感無可避免就擴大了一些。
挑了本書去結帳,我又問了店員一次,真的是要收了,沮喪地推門離開,天空開始下起又密又急的雨,我把書緊緊抱在胸口怕它被打濕,像從即將倒塌的大樓中,救出一隻還在熟睡的小動物。
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
日誌 44
臉書的世代是不是要過了呢?雖然兩三年前就這樣疑問著,但時至今日臉書還是存在,只是比較起來,當初使用的原因和現在已完全不同,曾經每天都會在上面發現許多新奇的事物,到後來訊息爆炸感官疲乏,朋友的動態也漸漸看不見了,大家都選擇潛水了,不出聲也不互動,選擇只是默默看著,像瀏覽網路新聞一樣。
也許只是單純了解,我們沒必要每天對這世界滔滔不絕,更多時候反而需要靜下來問問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望,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,什麼是我需要的?
我很幸運在2011時開始出版自己的詩集,因此搭上了社群流動的便車,不過這幾年觀察,出版的樣態也改變須多,大家對文字的期待也已非常不同。當時年輕的讀者們,都慢慢進入職場、每天辛苦努力工作,也許是沒時間、也許是不需要讀詩了,詩在面臨現實的追趕下,顯得不切實際或次要。
還是很開心遇見過這些讀者,你們讓我相信詩雖私密卻仍具有溝通的能力,人類活著最大的嚮往就是彼此連結,了解別人的情緒或是期待被別人了解,因為那樣的連結會讓我們記得我們都是一體的,不是孤單的。
詩會帶我去什麼地方呢?能一輩子書寫嗎?老實說我不知道,但我相信詩意是永恆存在的,我喜歡永恆存在的東西,你也喜歡嗎?
也許只是單純了解,我們沒必要每天對這世界滔滔不絕,更多時候反而需要靜下來問問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望,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,什麼是我需要的?
我很幸運在2011時開始出版自己的詩集,因此搭上了社群流動的便車,不過這幾年觀察,出版的樣態也改變須多,大家對文字的期待也已非常不同。當時年輕的讀者們,都慢慢進入職場、每天辛苦努力工作,也許是沒時間、也許是不需要讀詩了,詩在面臨現實的追趕下,顯得不切實際或次要。
還是很開心遇見過這些讀者,你們讓我相信詩雖私密卻仍具有溝通的能力,人類活著最大的嚮往就是彼此連結,了解別人的情緒或是期待被別人了解,因為那樣的連結會讓我們記得我們都是一體的,不是孤單的。
詩會帶我去什麼地方呢?能一輩子書寫嗎?老實說我不知道,但我相信詩意是永恆存在的,我喜歡永恆存在的東西,你也喜歡嗎?
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
日誌 43
熬過上週連日高溫的天氣,安全踩線幾個追趕的工作,同時進行斷捨離之書房大整理,想想在這個空間住了也快十年了,擁有過不少東西,有些壞掉了,有些不適合了,有些單純只是佔了太多體積,物理性的承載不了,最後只好捨棄。
想起一個說法,人全身上下的細胞每六到七年會全部更新一次,也就是說,就其中的組成來說,前後是兩個內容物完全不一樣的人,好科幻的概念。房間裡的物件也在年年購入與丟棄中,逐漸淡去最初的痕跡,這會不會是我目前人生居住最久的地方呢?久到超越家鄉?童年是定量的,注定在生命的佔比中會被不斷稀釋,最近總覺得自己站在一個生命的中間點,還看不見終點,卻也離起點太遠,拍拍腳上的灰塵,慢慢繼續往前。
想起一個說法,人全身上下的細胞每六到七年會全部更新一次,也就是說,就其中的組成來說,前後是兩個內容物完全不一樣的人,好科幻的概念。房間裡的物件也在年年購入與丟棄中,逐漸淡去最初的痕跡,這會不會是我目前人生居住最久的地方呢?久到超越家鄉?童年是定量的,注定在生命的佔比中會被不斷稀釋,最近總覺得自己站在一個生命的中間點,還看不見終點,卻也離起點太遠,拍拍腳上的灰塵,慢慢繼續往前。
2020年4月9日 星期四
日誌 42
前陣子有點忙碌,有時在外工作到快要12點才回家,累了洗完澡倒頭就睡,隔天再匆匆出門繼續勞動,沒有完整時間好好練習體位法的身體慢慢又緊繃了起來,有些原本輕鬆的動作竟然開始變得有點困難,覺得事態不妙,好不容易昨天排開工作的催促干擾,準時找老師報到。
攤開瑜珈墊隨著呼吸把身體打開的感覺真的很好,雖然和在家裡練習一樣,也是照自己的速度變換動作,但專注度卻是完全不一樣,因為有老師幫我看動作,腦中就自動屏除了許多懶惰、放棄的念頭,只因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正被注視著,動作執行的拿捏就有如此不同。
後來忽然記起之前看過的一個句子:
良心是一種小小的聲音,說著:「有人在看哪。」
____Julian Tuwim 波蘭詩人
如果一個人能時時刻刻想著神,感受神的目光在注視自己,大概不會做出什麼糟糕的事情,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神看在眼裡呀,小時候常被叮嚀舉頭三尺有神明,也是這個邏輯,希望在沒有人看的時候,也要努力,態度積極、品行端正。
讓這聲音作我親切的夥伴,隨時給我善意的提醒。
攤開瑜珈墊隨著呼吸把身體打開的感覺真的很好,雖然和在家裡練習一樣,也是照自己的速度變換動作,但專注度卻是完全不一樣,因為有老師幫我看動作,腦中就自動屏除了許多懶惰、放棄的念頭,只因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正被注視著,動作執行的拿捏就有如此不同。
後來忽然記起之前看過的一個句子:
良心是一種小小的聲音,說著:「有人在看哪。」
____Julian Tuwim 波蘭詩人
如果一個人能時時刻刻想著神,感受神的目光在注視自己,大概不會做出什麼糟糕的事情,因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神看在眼裡呀,小時候常被叮嚀舉頭三尺有神明,也是這個邏輯,希望在沒有人看的時候,也要努力,態度積極、品行端正。
讓這聲音作我親切的夥伴,隨時給我善意的提醒。
2020年4月6日 星期一
日誌 41
關於更新部落格的文章,我總是混雜著有點需要又有點抗拒的心情,一直以來我都是用文字為自己排憂解惑,在減少使用臉書後,時常遇到腦袋中聲音像煮滾的熱水一樣劇烈翻騰,卻找不到個出口或開關緩解的難受時刻,這時候就很需要來部落格訴訴苦,但又時常覺得要把自己種在電腦前,打出一篇心得文字有點壓力又有點沒耐性。
這才驚覺我已經被臉書改造成不只是情緒連思路都碎片化的模樣,有時候腦中真的是一團漿糊喔,若沒有靜下心來試著把某個東西定型,很快又會被其他無關緊要的碎片覆蓋,成為像是遺跡一樣的東西。
自我提醒一下:要一次一次把那重要的東西找出來,把它放在不容易被侵壞的位置,好好審視、努力擦亮。
這才驚覺我已經被臉書改造成不只是情緒連思路都碎片化的模樣,有時候腦中真的是一團漿糊喔,若沒有靜下心來試著把某個東西定型,很快又會被其他無關緊要的碎片覆蓋,成為像是遺跡一樣的東西。
自我提醒一下:要一次一次把那重要的東西找出來,把它放在不容易被侵壞的位置,好好審視、努力擦亮。
2020年3月20日 星期五
日誌 40
前幾天把Sex Education第二季看完了,總歸是戲劇張力所需,安插了許多虐心驚嘆或意外重重的事件,在經歷一連串衝突與和解後,最令人著迷的總是看這些角色在面臨鋒利的現實正面襲來,該如何繼續完成他們的故事。
我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看著他們的人生轉折,無論狀況多麽糟糕荒唐,即使不停跌倒、爭吵,面對生活總會需要重新出發,因為在劇情中The show must go on. 若用同樣旁觀者的視角看看自己的生命,同樣也會知道The life must go on.
活著的很多時刻確實都有點辛苦,但生命是非常珍貴的,我實在非常好奇自己的劇本將帶我去哪裡?我還會與誰相遇?是什麼驅動著我在不斷跌倒後仍想努力爬起來,奮不顧身的往前?
Sex Education中的Sex不是目的,而是方法,透過它,我們想去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,那深藏在心中真正重要的事情、最想守護的東西,無論遭遇了什麼困境,都無法阻擋我們和它相遇。
很喜歡第二季最後出現的這首歌,兩句開場就道盡了所有真理:
This is how it works
It feels a little worse
我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看著他們的人生轉折,無論狀況多麽糟糕荒唐,即使不停跌倒、爭吵,面對生活總會需要重新出發,因為在劇情中The show must go on. 若用同樣旁觀者的視角看看自己的生命,同樣也會知道The life must go on.
活著的很多時刻確實都有點辛苦,但生命是非常珍貴的,我實在非常好奇自己的劇本將帶我去哪裡?我還會與誰相遇?是什麼驅動著我在不斷跌倒後仍想努力爬起來,奮不顧身的往前?
Sex Education中的Sex不是目的,而是方法,透過它,我們想去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,那深藏在心中真正重要的事情、最想守護的東西,無論遭遇了什麼困境,都無法阻擋我們和它相遇。
很喜歡第二季最後出現的這首歌,兩句開場就道盡了所有真理:
This is how it works
It feels a little worse
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
日誌 39
昨天又失眠了,這幾個月是我有記憶以來睡眠狀況最差的一段時間,以前只要躺在床上我幾乎都是一覺到天亮,不會做夢也沒有知覺(驚!),但最近很容易在半夜醒來,上完廁所、喝杯水,把佔據床鋪最佳位置的貓稍稍挪動,躺回床上看著天花板,隔壁鄰居阿姨用極低音量播放電視,但因為是在深夜,那光線和聲音還是透過縫隙竄到我房間,於是夜裡白天我都恍恍惚惚,我的意識卡在一個曖昧的地帶,卡在回想昨天顯得不切實際但想到未來又無能為力的狀態,卡在對於自我非常陌生卻又極力想捍衛的立場不堅,卡在一種渴望詞語卻同時不想多說的消極閃躲,卡在心有所感卻總言不由衷的校對不良,卡在這一刻該睡去還是醒來的左右擺盪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